在日化行業(yè)中,化妝品與洗護的研發(fā)過程中除了添加成分外還需加入添加劑來穩(wěn)定產品狀態(tài)。其中,乳化劑作為化妝品原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對化妝品起到乳化、分散、增溶、潤滑、柔軟、穩(wěn)定作用等等功能,使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中的一種液體均勻分散于另一種液體中??梢赃@樣說,如果沒有乳化劑,絕大部分配方都無法存在,很多活性成分都沒有辦法添加到配方當中。也因此,乳化劑的使用乃至正確、精準、科學使用對于配方工程師來說是基礎 ,更是必不可少。
一旦乳化劑選擇不合適,分散的油滴可能融合在一起并以o / w乳狀液分層,或者可能以w / o乳狀液沉降分層。乳化劑的選擇不合適,也會導致轉相,如可以觀察到由w / o到o / w的轉換。
此外,由于化妝品的劑型向多樣化發(fā)展,所以要求開發(fā)具有充分滿足多功能要求的乳化劑等等新風向的發(fā)展,都是眾多配方師們考慮與實踐的。
01常用乳化劑盤點
化妝品中乳化劑種類繁多,有合成乳化劑、天然乳化劑和固體粉末類乳化劑。其中用得最多就是合成乳化劑。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化妝品中常用的乳化劑有哪些吧?
非離子型乳化劑--聚乙二醇類:
聚乙二醇類乳化劑包括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類、聚乙二醇脂肪酸酯類等。這類表面活性劑具有良好的潤濕性能和乳化性能、耐硬水、易生物降解以及價格低廉,是化妝品中一種重要的化學原料。
非離子型乳化劑--甘油酯類:
甘油酯類乳化劑是非離子型乳化劑中重要的一種,由于其性能溫和廣泛用于化妝品中。常用于化妝品生產中的是添加了少量脂肪酸皂的甘油硬脂酸酯,脂肪酸皂含量≤6%。
非離子型乳化劑--聚甘油脂肪酸酯:
聚甘油脂肪酸酯簡稱聚甘油酯(PGFE),它在酸性、堿性和中性環(huán)境中相當穩(wěn)定,是一類高效、性能優(yōu)良的乳化劑。常用于粉底霜和防曬霜中。
非離子型乳化劑--糖類衍生物:
糖類衍生物乳化劑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性,具有溫和無刺激的特點,乳化能力強,由其制得的膏體細膩亮澤,穩(wěn)定性好,涂抹膚感佳,常用于高檔化妝品中。
陰離子乳化劑--鯨蠟硬脂醇硫酸酯鈉(白色顆粒):
常用于中低檔的O/w粉底和防曬膏中。
陰離子乳化劑①--硬脂酰谷氨酸鈉(白色粉末):
可以低濃度使用,常用于洗面奶、面膜、泡泡浴、防曬膏霜體系等。
陽離子乳化劑--季銨鹽類:
它具有突出的抑菌性和對硬質表面的吸附性,很容易吸附在皮膚、頭發(fā)和牙齒上。一般用于護發(fā)素和焗油膏等頭發(fā)護理產品中。如西曲氯銨 、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銨、棕櫚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銨等。
兩性乳化劑--磷脂類:
如大豆卵磷脂(又稱卵磷脂),在化妝品和洗發(fā)水配方中作為皮膚調理劑,也可用于口紅、睫毛油、面用香粉和粉餅等美容產品中。
① 注:【作為乳化劑使用時不能和陽離子乳化劑用于同一乳化體系中】
02乳化劑表活性劑的原則
在實際應用中,化妝品和其他日化制品的乳狀液是較復雜的,不僅與表面活性劑的類型和濃度有關,與體系中各組分之間的配伍性也相關。所以選擇用作乳化劑的表活性劑的原則有3種:
在所應用的體系中具有較高的表面活性,產生較低的界面張力。這就意味著該表面活性劑必須有遷移至界面的傾向,而較少留存于界面兩邊的體相中。因而,要求表面活性劑的親水和親油部分有恰當的平衡,這樣將使兩體相的結構產生某些程度變形。
在界面上必須通過自身的吸附或其他被吸附的分子形成相當結實的吸附膜。從分子結構的要求而言,界面上的分子之間應有較大的側向相互作用力。這就意味著在O/W型乳液中,界面膜上疏水基應有較強的側向相互作用,在W/O型乳液中,界面膜上親水基應有較強的側向相互作用。
表面活性劑必須以一定的速度遷移至界面,使乳化過程中體系的界面張力及時降至較低值。某一特定的乳化劑或乳化劑體系向界面遷移的速度是可改變的,與乳化劑在乳化前添加于油相或水有關。
除了以上原則選擇乳化劑外,配方師們在研發(fā)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到化妝品本身的特性和功能?;瘖y品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消費者們使用產品時的一些感觀性質;如潤滑程度、涂抹分散性、被皮膚吸收快慢、刺激性、香味等等問題也是直接影響到消費者們喜愛產品的因素之一。
轉載自:化工好料到haoliaodao.com
來源:表面活性劑發(fā)展中心